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使命要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要加大对制造业助企纾困和发展的支持力度,扎实推动制造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十部门日前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到2025年,产业转移政策环境更加完善,中西部、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显著提升,各地区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立足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优势显著提升,制造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区域协同显著增强。
近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深入推进,数字技术不断成熟、扩散和融合,推动产业发生深刻变革,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据国家统计局12月31日消息,1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3%,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回升。
在中国,有这样一批制造企业,它们不为大众所熟知,但却在行业内大名鼎鼎。这些企业走到了行业前端,成为细分领域的佼佼者。它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制造业单项冠军。
近日从国家税务总局了解到,截至2021年12月8日,全国累计办理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税费783.3亿元。
日前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这为我国煤炭产业长期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报调研组就当前煤炭市场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采访,以期更好地推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
能源保供事关经济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山西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能源供应保障,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12月3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山西省今冬明春保暖保供工作取得的成效和下一步重点工作。
近日,国家统计局在发布的《2021年11月中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变动情况》中披露,焦煤、焦炭、普通混煤(4500大卡)、山西大混(5000大卡)与山西优混(5500大卡)等煤炭品种的价格较上期分别下跌19.8%、16.8%、0.8%、3.3%与3.1%,延续了煤炭现货在11月上旬的下行趋势。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产运需各方共同发力增加市场供应,进入11月份,煤炭供应水平进一步提升,电厂和港口煤炭库存快速增加,为确保能源安全保供和人民群众温暖过冬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11月1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21》(以下简称《世界能源蓝皮书》)正式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2799吉瓦,较2019年增长10.3%。预计未来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将占据更大的份额。
随着煤矿核增产能释放、建设煤矿逐步投产、临时停产煤矿复产,10月份以来煤炭产量持续保持增长态势,11月1日-5日煤炭日均调度产量达到1166万吨,较9月底增加超过120万吨,最高日产量达到1193万吨,创近年来新高。预计煤炭价格有望继续稳步下行。